4月2日,“耐遲收水稻品種在鎘中輕度污染區安全生產示范”項目2020年度工作推進會在院水稻研究所召開。該項目系省財政廳和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支持的湖南省“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選育”項目的子項目之一,由院水稻研究所組織實施。
會議由項目首席專家、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教授主持。項目主要負責人余應弘研究員、院科技處處長彭選明等有關負責同志參會。湖南農業大學、湖南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南金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、湖南金色農豐種業有限公司等項目參與單位、公司相關人員參加會議。
會上,項目負責人就2019年“耐遲收水稻品種在鎘中輕度污染區安全生產示范”中存在的問題作了總結,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措施。與會領導與專家對2020年工作內容與計劃進行了詳細討論、分別就“早晚稻”、“中稻”、“中稻加”三種種植模式提出了具體栽培管理措施,形成了統一的實施方案。
項目將在湘潭縣青山橋鎮、株洲市淥口區、攸縣新市鎮等地進行萬畝示范,以耐遲收、低鎘應急、低鎘選育等水稻品種為示范品種開展。項目負責人強調,示范技術方案要詳細,土壤、品種及責任人數據要翔實;示范實施需加強與各地農業局、種植大戶、合作社的合作;參與單位、公司需對農民開展技術培訓,確保千畝核心區、萬畝輻射區示范工作順利完成;還要加大項目與成果的宣傳力度,促進我省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。